拿什么拯救罕见病患儿?

见闻吧(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瓷娃娃、玻璃人、黏宝宝、蝴蝶结……这些美丽的名字,相对的却是成骨不全症、血友病、黏多糖贮积症、结节性硬化等一个个危及生命的罕见病。请关注——

  虽有意识却不能言语,四肢健全却不能行动,河北省邢台威县七级镇士通村,19岁的高三女生于晓杰就这样硬生生躺在简陋的家里,看着父母两人为自己日复一日的奔波。满墙张贴的奖状,因为学习好从未掏过学费……如今,“小才女”身上的昔日光环却被一种罕见“烟雾病”打得支离破碎。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共6000余种罕见病,约占人类疾病人群的10%。由于罕见病发病率很低,每种疾病的患者相对较少,罕见病群体几乎被社会遗忘,患者成为“医学的孤儿”。

  尽管罕见病的流行率很低,且大部分是由基因缺陷所导致,如骨脆症、戈谢病等。同时它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内医疗水平的提升,确诊病例也呈逐年上升,然而,罕见病人的诊断治疗问题却仍旧困难多多,这也是罕见病家庭的最大困扰。

  今年19岁的邹节标,6岁时便发现了脾胃肿大的病症,他的妈妈邓女士带着儿子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戈谢病,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骨痛和无法正常运动的遗传病。“一开始确诊说是罕见病,我无法相信,当时真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邓女士不忍回忆那一段无助的日子,在没有治疗方法的那段时间,儿子经常痛得无法动弹,连觉都不能睡,12岁时甚至切去了部分脾脏。

  所幸的是,邹节标通过红十字会的帮助,得到了外国一家药厂的药物捐赠。“这种药非常贵,一支400毫升就要两万三,我们怎么买得起。”邓女士透露,治疗戈谢病的主要药物是一种进口药,一个月必须要注射六支。一个戈谢病家庭如果要花钱去购买这些药物,一年的花费至少在一百万以上,而且终生不能停药。

  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至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在近七千种类繁多的罕见病当中,约有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缺陷所致,其中一半的罕见病患者在出生时或者儿童期即可发病,三成患者寿命小于5年。

  或许有人认为罕见病距离自己太过遥远,其实罕见病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风险,因为罕见病患者几乎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和需求:要么没药可治,要么有药治不起。

  “由于大部分罕见病由基因突变而引起。”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丁洁强调,在遗传学上,正是基因突变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好”的突变让我们进化,“坏”的突变使我们生病,但是“好”和“坏”有时也是与环境相比较而言的。

  大部分遗传病为隐性遗传,在孕前、孕期和新生儿三个阶段,我国预防罕见病的水平还不高,在父母、祖父母等几代亲人里面可能都没有表现,这说明每个健康的家庭都有生育患罕见病子女的可能。因此,对于曾有先症者的家庭,再孕时的检测是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罕见病患儿的出生。“新生儿筛查是最行之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

  我国罕见病患者已经达到1680万。“由于罕见病可能涉及到多个学科,所以确诊非常困难。患者往往要辗转5到10位医生,最长的时间可达30年才被确诊。”在“2013第二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指出,由于不少医生对罕见病的认知有限,44%的罕见病存在误诊,75%的罕见病治疗不规范。

  “相对于不可被治疗的罕见病患者而言,1%可被治疗的患者群体无疑是幸运的。”戈谢氏罕见病关爱中心主任邹正涛强调,有些罕见病只要接受恰当的治疗,就可以跟正常人一样生活。然而,由于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高,开发风险大,患病人数少以及其特殊性,罕见病在治疗上普遍存在着用药难和用药贵,有些疾病每个月的治疗费用高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也正是这个原因,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又被称为“孤儿药”,患者也被称为“医学孤儿”。

  李定国认为,一方面,罕见病药物的进口注册面临很大的困难,而且周期漫长,相关药物通常无法在短期内顺利审批上市,造成了有药可治的病人得不到治疗;另一方面,我国现在上市的罕见病药品主要依赖进口,通常价格昂贵,且缺乏相关的医疗报销制度,许多患者因无力承担,不得不放弃治疗。

  “当前全球约有30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罕见病相关法律政策。”李定国介绍说,美国是最早针对罕见疾病进行立法的国家。1983年,美国颁布了《罕见病用药法》,对罕见病临床研究费用减免税金,并提供研究资助,罕见病患者享有政府医疗保健计划和商业保险双重保障。中国台湾在2000年颁布了《罕见病防治及药物法》,患者使用的药物及维持生命所需的特殊营养品费用施行全额报销。近年来,我国对于罕见病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卫生部提出对罕见病药品加强统一管理,罕见病研究资助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罕见病立法目前在我国还是空白,同时缺少相关的医疗制度保障。

  李定国提出,应尽快建立罕见病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逐步将罕见病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出台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激励保障措施,开通罕见病治疗药物注册和上市的绿色通道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