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正因为对相关话题过于敏感,很多人会以为“自杀”是一种罕见现象,下面我们用几个数据让你知道,自杀有多常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将近80万人的死因是自杀,换算一下,大约每40秒就有一个人因为自杀而离开人世间,且这数字有缩短的迹象,目前可能将近30秒/人。在我国,每年大约28.7万人死于自杀,150万人因亲友自杀而遭受严重的心理创伤。
而在自杀的人群当中,年轻人自杀的几率最高,尤其是以15-34岁的人群,自杀是导致该阶段人群死亡的第二大死因。在中国和日本,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
相关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男性自杀比例高于女性的自杀比例。但在我国,在自杀男女比例中女性会高一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全球每100个自杀的女性,就有55.8人是中国女性。
在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自杀率,前者会高一些。而我国则恰恰相反,农村地区自杀率要高出城市自杀率2~3倍,究其原因可能和农村地区广泛使用农药有关。
我国每年大约有28.7万人因自杀死去,但据WHO统计,自杀未遂的人要高出成功自杀的人多出将近20倍,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女性人群。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估计,我国有超过200万人自杀未遂。
生活中,面对自杀的人群,人们过于宽泛地使用“自杀”一词,往往忽视了自杀行为背后隐藏的不同意图,只有尝试去了解自杀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预防。那么,ta为什么要自杀?
想要自杀的人,往往存在很难忍受的情绪,认为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可能死了对这个世界或者他人来说会更好,于是想以死亡的形式从这种痛苦中解脱。
有的人想要自杀,只是希望以自己的死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换取别人对自己的注视或对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超过80%的自杀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别人的负担、没有什么归属感、感到绝望等。
应激事件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家里/邻里纠纷、经济困境、突发重大事件、感情失败、霸凌和性侵、自然灾害造成的应激等都是常见的应激事件范围。
所以,如果身边的人表达了有自杀的想法,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觉得Ta只是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严肃对待。很多时候,对“自杀”的误解,会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
事实:对于自杀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的去避免讨论,怕促使有这个想法的人去行动。事实却相反,光明正大地谈论自杀,不鼓励冲动与自杀有关的行为,给ta一点时间重新考虑,反而有助于预防其自杀。
事实:大部分自杀人群在实施自杀行为前,会出现一些言语或行为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比如反复开玩笑要自杀、在网上写日记、分享甚至绘制一些与死亡有关的图片。如果能发现这些迹象,也能有效的预防自杀。
事实:不是自杀的人都患有精神病,而精神病患者也不一定会自杀,驱使人自杀的原因有很多,了解一个人为何自杀,要注意考虑ta遇到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文化因素。
确实,自我厌恶或对世界绝望的情绪都是真实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否认它们的存在,明白自己目前的状态有多糟糕,也算是开始自我疗伤的第一步。只是,不要遵照那些糟糕的感觉来行动,不要真的去伤害自己。
自我调节很重要,但也可以向家人、朋友求助。不要觉得这样很羞耻,也不要觉得会给别人带来负担,毕竟如果你真的走了,对他们的创伤会更大。请你表达想法,告诉他们你的状态很不好,甚至想死,将心里话说出来,对缓解焦虑、绝望情绪有很大帮助。
如果有需要,应该自己或在家人朋友陪同下寻找专业的心理治疗,相信心理人员的专业性,不管是身体伤害还是心理创伤,他们都可以很好地帮到你。
生活确实很难,世界也不是那么完美,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跟你有类似的经历,但他们依旧努力生活。所以,请你记住:亲爱的,你不孤单,也不是一个人,因为我们都在。
[1]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丨预防自杀是每一个人的事情.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020-0 9-10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