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这门课,太重视反而学不好

见闻吧(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有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各类数学竞赛班、补习班充斥着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但如此强调数学真的有必要吗?《生命时报》特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解答。

  数学锻炼孩子思维。数理化在高考分数中占比达到60%,理化要运用大量数学知识,数学是基础,其地位不容忽视。不仅是中国,国外也注重数学。美国人通过数学培养孩子能力,英国人注重数学应用性……孙宏艳表示,学校和家长重视数学很正常,而且有很多积极影响,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让数学生活化,即让孩子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同时将数学应用在生活中。但重视要适度,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可能适得其反。

  过度重视有危害。孙宏艳说:“家长往往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有的家长甚至给4岁孩子报奥数班。”孩子的理解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阶段性递增,强迫孩子接受能力之外的知识,可能导致厌学和恐惧心理。

  一些人认为,数学成绩好坏代表智商高低。孙宏艳表示,家长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数学成绩,个体之间有差异,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很普通,如果都按照塔尖数学的方式培养,会导致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理解第一,因材施教。孙宏艳建议,数学教学要符合孩子当前的理解能力,根据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数学的趣味性。例如,运用教具帮4岁儿童认识图形往往事半功倍,易于理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研究表明,人的智能可以分为8种——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孩子擅长领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有语言天赋,有的擅长绘画、音乐。但这些智能并不能时刻表现出来,因此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全面、细心观察,挖掘优势并适时加以引导,而不仅仅侧重于逻辑数理智能。

  孙宏艳表示,现在学校衡量学生的标准有了很大变化,成绩已不是唯一标准,提倡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在汲取西方的优秀经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家长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孩子的特点加以培养。▲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