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污染是分还是合

见闻吧(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近日,各地大雨连绵,雨水漫城,人们概念中诗意、浪漫的雨水给城市带来了内涝和污染。横流城市的雨水,看似干净,却裹挟着地面的杂物涌入排水管网,与污水混合,对水体产生污染。美国曾经过十多年的水体整治发现,60%以上的水污染由雨水污染造成。减少雨水污染,建设合适的城市排水系统显得很重要。

  由于空气质量的原因,空中的雨水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物、沙尘、微生物等;落到地面后,因冲刷屋顶、道路等不透水表面,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中含有氨氮、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邹涛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降雨初期,雨水中某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超过城市生活污水。地表径流中的石油类污染物,主要由于地面存在的柴汽油污染受雨水冲刷造成,一部分重金属污染物来自轮胎在路面上的磨损。因此,地面上的雨水径流如果不截流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中,必然会造成地表水污染。不过,并不是说所有雨水都含有大量污染物。在环境卫生较好的地区,雨水冲刷的污染物可能较少。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目前有雨污(雨水和污水)合流和雨污分流两种方式。城市的排水管网,是否该如人的血脉一样,各行其道,让雨污分流呢?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数采取合流制。比如,英国、法国等大部分城市仍保留合流制系统,英国合流制系统占市政管道总量的70%,西班牙更是高达80%。日本情况跟欧洲相似,合流制比例更大,东京合流制系统占90%以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规划师柳彬解释说,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实现分流制改造花销多、耗时长,技术上也不足以有效防止城市雨水对水体的污染,比如初期雨水污染、雨污混接等。

  柳彬称,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雨污合流系统仍然居多。根据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要求,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应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其实,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在新建区优先选用分流制系统,且推荐将旧城区的合流制改建为分流制,如上海中心地区60%的排水系统为分流制,北京60%~70%为分流制。

  我国为什么倾向于选择分流制?柳彬认为,首先,雨水和污水管道分离,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稳定,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降低运行费用。其次,由于合流制会产生溢流污水,污水处理厂总容纳量有限,当暴雨量过大时,部分雨水、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易造成污染,这部分污水被称为溢流污水。暴雨时期污水浓度与成分的改变还使污水处理厂的效率降低,增加污水处理负荷。

  不过,柳彬称,分流制也有一定弊端。雨水管道如果不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雨水会将大量污染物带入水体造成污染,还存在不少雨污混接的现象,部分生活污水会经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

  城市管网选择分流或合流,视具体情况而定。柳彬建议,在环境卫生较好的地区,分流制带来的污染物更少,适合采用分流制;反之,在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完善的地区,采用或维持原有的合流制,同时对溢流水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为减少雨水径流给市政设施造成的压力,防范污染和内涝,提高资源利用率,一些国家推出雨水收费政策。美国1987年修订了《清洁水法》,把雨水排放纳入点源污染,上世纪90年代实施雨水排放许可证制度;瑞典业主采用雨水收集罐、屋顶花园等源头控制技术,支付的雨水费会减少;德国柏林较早实行“雨水费制度”,无论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如果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都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约1.84欧元的费用,业主若采取屋顶绿化或雨水贮存等处理设施减少雨水排放量,可获减免优惠。

  规划师郑鑫源认为,事实上,雨水费是一种激励机制而非收费机制,我国目前并不适合征收雨水费。应对上,政府更应该利用政策杠杆积极推动雨水径流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地,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发展屋顶绿化,推广雨水回收利用设施,一些老城区适合分流制系统的,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其次,市民认知有待提高,对改造工程要给予支持,家里的污水有了去处,环境变得更好,河流更洁净。▲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