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典型案例:一位男士来咨询时抱怨连连:“结婚后,我就完了,变成一个囚犯了。无论干什么,她都要和我在一起,我不能离开她单独活动,否则,她就会哭闹,说我不爱她了。她自己干点什么事,也得让我陪着,我要不陪,也是不爱她。我们俩真成了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这辈子,我算是卖给她了!”
也有一位女士说:“结婚后,我最害怕的就是失去自我。我想,我会逐渐被他影响,在和他相互适应当中被同化,那样,我就不再是我了。所以,我必须时刻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当我们意见不统一时,我就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听他的,我必须占上风!”
如果将婚姻比喻成一场游戏,那一定是一场追逐和逃避的游戏。夫妻间距离太近会感到窒息,距离太远又觉得孤单。现代都市人既看重自我的独立,又渴望与他人的沟通,单身时这样,结婚后面对此生与共的爱人,也是一种欲迎还拒的心态。
如何能做到《致橡树》一诗中所写:根,相缠在地下;枝,分离在空中呢?根据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依恋理论,成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来自幼年与父母的相处,一般有三种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
安全型的人在婴儿阶段,父母对他是关心和注意的,他感到自己可爱并确实被爱着。他长大以后,自尊感充分,容易与他人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这样的人,在婚姻关系中有更多的爱、责任和义务,能忽略同伴的缺点并支持他,爱情关系比较持久。
焦虑矛盾型的人在婴儿时,父母对他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当父母离开时,婴儿就会很焦虑,等他长大以后,也不能忍受与他人的分离。在婚姻中,表现为缺乏安全感,要求随时得到对方“爱”的保证,经常害怕被抛弃。可越是这样,越引起对方的厌烦,干脆远远逃开。一般情况下,女性的这种表现更突出,看上去,是对丈夫爱得难舍难分,实际上是自己缺乏信心。在她们看来,只有别人爱自己,才说明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否则,自我形象就会动摇,会怀疑自己不够好。这种类型的人要想维护好婚姻关系,关键在于提高自信和自尊,而不是通过爱情证明自己的价值。
回避型的人在幼年时,父母对他是不太负责的。为了适应,孩子会在情感上主动对父母疏远,父母离开时,他就可以免于焦虑,父母回来后他也不会有高兴的反应。等他长大后,就很难对他人产生信任,会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与别人“爱得太深受伤越深”,在婚姻中就显得退缩、冷漠,好像没有“爱”的能力。其中,否定自我的人,完全逃避一切亲密关系,而自我形象积极的人虽然允许他人接近,但非常强调自己的独立,夫妻间正常的相互妥协在他看来都意味着自我被吞噬。这种“防卫过度”是来自于幼年的不安全感,改变的途径是学会相信他人。
虽然依恋类型影响我们与爱人相处,但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从何而来,即使觉得自己的行为方式有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改起。如果只强调一般的婚姻技巧,如多为对方着想、相互尊重等,他们会说很难做到。这时,就要考虑婚姻危机是否是个体心理问题的反映,而把重点放在有问题一方的人格成长上。只有夫妻双方个体成熟了,婚姻质量才会提高。▲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