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美国政府26号宣布,在一名49岁女性的尿液中发现“超级细菌”,它对所有抗生素耐药,连被视为抗生素“最后一道防线”的黏菌素也丧失效力。美疾控中心称这种“超级细菌”还未大规模扩散,但它的发现给抗生素滥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
耐药性指微生物对原本有效的抗菌药物产生耐受性。耐药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某些寄生虫)能够承受住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药物的攻击,这样一来,标准的治疗就失去了效果,感染持续存在,传染他人的风险更大。耐药菌种的进化是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发生的自然现象,乱用抗菌药可能加速耐药性的产生。
在中国,每年就有超过8万人死于耐药感染。据英国抗菌药物耐药评估委员会估计,如果目前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到2050年,中国将有100万人、全球将有1000万人遭遇抗菌素耐药问题,造成的损失达100万亿美元 。
2014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首份针对全球114个国家抗生素耐药情况的报告。该报告提示,抗生素耐药威胁“不再是一种预测,目前正在世界上所有地区发生,可能影响每个人”。
其中,目前常用的几种抗生素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耐药情况,如果再不加以注意,今后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
“如果将抗生素耐药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从报告和临床实际情况看,中国无疑处于严重水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肖永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报告中提示,氟喹诺酮(沙星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在全球范围内耐药形势最严峻,国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以诺氟沙星(氟哌酸)、左氧氟沙星为代表的沙星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用于特定病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肺炎等疾病。此外,沙星被广泛用于治疗禽类疾病,但由于国内暂无控制用法、用量的规范,养殖业已经成为滥用药的重灾区。“临床上常用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衡量耐药率,目前沙星类抗生素在国内的耐药率已达70%左右。”肖永红说。
很多人认为头孢是“万能药”,抗菌效果更好,这些误区让其耐药问题更严重。肖永红表示,国内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60%左右。报告中显示,由于耐药等原因,作为淋病最后治疗手段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奥地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瑞典和英国等国家已确认治疗失败。
此外,报告还显示,常见的肺炎克雷伯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可引起肺炎、血液感染等,威胁生命。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对抗它最后的手段,但在有些国家,由于耐药,该抗生素对半数以上的此细菌感染无效。肖永红分析说:“虽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在国内目前还控制在5%左右,但不能忽视。因为耐药性一旦蔓延,很多威胁生命的感染将无药可用。”
有人认为用抗生素前进行病原检查很麻烦,还浪费钱,其实这很有必要。首先,它能确认感染的病菌种类、严重程度,帮医生初步判断选用的抗生素。其次,如果发现患者感染的病菌对药物不敏感,就要果断换掉。最后,通过检查分析,选择患者真正需要使用的药物,能减少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降低耐药风险。
患者不应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更不要随意购买。用药应坚持用够量和疗程,不过早停药,不擅自预防性用药。5月5日,WHO发布信息,提示保持手部卫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风险。住院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应勤洗手,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肖永红表示,国内目前仍存在抗生素销售监管不严的问题,而且在养殖业中更为突出。美国此前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也需要处方,希望国内也尽快制定相关规定,加强管理。
老百姓甚至部分医护人员对抗生素的了解远远不够,如果能避免以下误区,就能有效延缓更多耐药菌的出现。
很多人在感冒、腹泻时会自己吃抗生素,觉得这样能预防感染。实际上,临床上的某些外科手术确实会提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应的指征,例如进行了某些腔道手术,患者是糖尿病人或身体虚弱的老人等。
感冒多是病毒感染,造成腹泻的原因也很多,大多不需要用抗生素;即使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未必人人需要用。一般来说,患慢性支气管炎者和老人发生感染可能需要用。此外,已经有研究表明,事先口服抗生素并不能预防细菌感染。面积较小的皮肤切口感染不要急着用药,如果不能通过身体免疫能力康复,再遵医嘱使用,也并不晚。
有人认为,广谱抗生素能对付的细菌种类多,杀伤范围大,效果肯定更好。实际上,这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应对细菌感染如同打仗,用广谱抗生素是狂轰滥炸,用窄谱抗生素则是针对性打击。体内的细菌并不是都有害,例如我们没生病时,体内也有大肠杆菌,如果乱用广谱抗菌药,容易破坏人体内环境,造成真菌感染等二重感染。合理用窄谱抗生素,反而更有针对性,可能效果更好。
药品说明书写明能应对的细菌种类越多,抗菌谱通常越广,但也不是绝对的。为了保证我们用抗生素时能集中火力攻击,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不少患者觉得高级的抗生素好,一些非感染科的医生也可能在认识上存在不足。据美国《科技日报》8月2日报道,超过60%的美国医生选择最强效的抗生素,其中有些用过头了。实际上,用抗生素不像买车,只有“更有效”的,没有“更高级”的。所谓“高级”抗生素,是对抗生素的新旧、价格而言,并非对某种感染更有效。例如老牌药红霉素,价格便宜,对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相对较新、价格较高的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类病就不如红霉素。盲目用“更高级”的抗生素,不仅易引起耐药,还可能在今后出现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时无药可用。
生病时,许多患者不去吃药,却急着打针,认为这样见效快。其实,抗生素起效本身与给药途径的关系不大。每天口服抗生素2~3次,能维持1天内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门诊输液大多每天1次,未必能达到这种效果。
8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不良反应通报,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1431例。沙星是一类较为安全的抗生素,此次发现的问题集中在注射剂上,提示输液本身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效果不一定更好,还可能引起感染和不良反应。临床上通常建议,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或者相应药物没有口服剂型时,才会用静脉途径给药。
临床上,不少人因为害怕会出现耐药,抗拒用抗生素,或者自己减量用。实际上,规范使用时并不会在短期就让细菌耐药。抗生素在体内达到足够浓度,才能有效杀灭细菌。反之,不仅杀菌效果会打折,还可能使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甚至使感染反复发作。在服用抗生素期间,随意间断用药、自行减小剂量或不足疗程就擅自停药,都容易诱发细菌耐药。
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抗生素需要使用的时间长短有区别。许多病人只服用了几天,认为感染症状没了,就自己停药。这样会让还未完全“消灭”的病菌有重新繁殖的机会,一旦病情反复时,就需要用更强的药。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