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8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夏季有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等特点,很容易改变人体的水样代谢、体温调节以及循环系统,影响消化、神经、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如果机体无法适应,就容易造成
在高温环境下,很多因素会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比如空气湿度过高会阻止汗液蒸发,影响身体散热。另外,年龄、脱水、发热、肥胖、疾病、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都是夏季中暑的常见诱因。
先兆中暑:此为中暑的初始阶段,一般会有头晕恶心、口渴冒汗、胸闷气短、全身无力等症状,此时及时到阴凉地方休息,补充水分,不适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轻度中暑:在先兆中暑症状的基础上,还会伴有心慌气短、大汗淋漓等症状,体温可达到38℃以上,但手脚异常冰凉。这个阶段也需要及时到阴凉处待着,及时补水,充分休息,可以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此为中暑最严重的阶段,可产生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体温可达到40℃以上,会有昏厥、不省人事等症状。一旦来到重度中暑,需要立刻送往医院抢救。
中暑后的急救十分有必要,特别是及时且恰当的处理,可帮助中暑患者快速解除暑热,但要牢记中暑后有两个做法不可取!
首先,中暑后不要喝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的适应症中并没有“治疗中暑”这一项,并且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尚不明显,随意给中暑患者服用并不科学。另外,藿香正气水含有40%至50%的酒精,中暑后服用可能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完全不能缓解中暑不适感。
其次,不要掐患者的人中。掐人中是比较危险的行为,可能让中暑患者呼吸更加不顺畅,潜在风险比较大,不建议这样做。
用稀释的酒精或冷水擦拭中暑患者的身体,也可将冰毛巾或冰袋放在患者颈部、腋窝以及大腿根部等大动脉血管部位,目的是帮助中暑患者散热。
夏季天气炎热是常态,但今年夏天尤其炎热,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中暑呢?广东疾控中心给出的预防中暑“三要三不要”原则,快收藏起来!
·要多喝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运动时,应每小时喝500到1000ml凉白开。如果是在烈日下长期暴晒,还应喝一些淡盐水或含有钾、镁等微量元素的运动型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要清淡饮食并充足休息。高温天气下,日常饮食需清淡,建议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不要过多食用油腻油炸食物,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要选择室内活动,如果室内温度高于35℃,则可考虑使用空调降温,但要注意合理使用空调,适时打窗,通风透气。
·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中午到下午两点这个时间段,正是太阳最晒的时候。一般建议早晨或傍晚出门,尽可能选择在阴凉处活动或休息。另外,外出时最好选择轻薄、宽松、透气、浅色的服装,随身携带遮阳工具与防暑药物。
·不要忽略自身健康状况,如果在高温环境下有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应当即刻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休息,同时补充水分。若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近段时间,关于“夏季中暑”“高温热死人”的新闻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尤其是大洋彼岸,更为严重。虽然我国情况尚可,但仍然让很多人受不了,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注意多喝水、清淡饮食,并充分休息!
热!热!热!连日来,南方地区持续高温,阵阵热浪不断。高温加上高湿,一同考验着人的身体,稍不留神就可能被酷暑击倒。39健康网从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了解到,近期中暑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多为老年人、孕妇和儿童,以及户外工作者等。”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