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耳朵流脓一个多月,送医检查后,医生取出一块“癌标本”

见闻吧(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家住天河的林女士,最近忧心忡忡,因为她的左耳流脓血已经1个多月了,家人劝她到医院看看,但她认为多半只是炎症感染所致,加之疫情影响,不想也不敢出门,所以便自己买了些消炎药吃,然而症状却不见好转。

  最终在家人的劝导下,林女士无奈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其左侧外耳道有淡红色新生物,触碰时易出血,于是取了标本做活检,病理结果竟然是“外耳道癌”!

  外耳道癌,其实就是原发于外耳道的一种恶性肿瘤,最常见是鳞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病因暂时没有明确的说法,有观点认为它的发生跟反复外耳道感染及各种患病因素刺激有关。

  当患上该病后,患者的耳朵可出现分泌物,稀薄如水,有臭味;部分患者也有出血的情况,早期可能只是分泌物带血,发展到晚期,可能出现破坏性大出血;还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耳痛的情况,尤其是晚期,可出现持续性耳朵深部刺激或跳痛,听力也会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神经性耳聋。

  如果侵犯到其它周围组织,如侵犯面神经,会出现面瘫,侵犯三叉神经,会出现疼痛,侵犯关节,会出现咀嚼障碍。

  外耳道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以及健康,所以如果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外耳道癌,需要及时接受手术等治疗。

  导致耳朵流脓的原因有很多,如鼓膜穿孔后没有长好,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脏水进入耳朵就容易反复;又或者鼓室乳突里边有肉芽、炎症长期存在就会长期有分泌物,一旦感染就会流脓;还有就是中耳炎,也会导致流脓、头痛、头晕、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其中,以中耳炎最为常见,患上中耳炎后,如果长期不愈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影响到患者的听力,如果情节比较重的,还可能就此耳聋。

  不仅如此,久治不愈还可能诱发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当病灶侵犯到一些神经组织时,还可导致脑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所以发现中耳炎异常,一定要及时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教授何伟平表示:如果症状比较轻,可先通过3%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清洗,再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要是处于急性期,还要适当的给予抗生素治疗;而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最好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因为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具体怎么治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大家选择正规医院,然后积极配合医生即可。

  因为“耳屎”可以保护我们的耳朵,阻碍声波对鼓膜的伤害,同时也有抑菌、杀菌的作用;而如果经常性地去捣鼓耳朵,很容易破坏保存层,而且耳部表皮也会变得干燥,进而引起瘙痒。越痒越想掏,这样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外耳道炎症、感染的可能,要是长期过度刺激耳部还可能癌变。

  有人可能会问:那一直不掏,“耳屎”堆积堵住了怎么办?其实,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因为大部分“耳屎”会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喷嚏等过程中自动排出,这是因为耳道本身有自洁能力,不用我们费心管理。

  而如果真的出现“耳屎”堵住了耳道,并且有了明显影响,如听力下降、耳鸣、闷胀感等,则很可能是“耵聍栓塞”,需要到医院及时处理,而不是自己盲目乱掏耳朵。

  说了一大堆,有人肯定会说,那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总不能把你的手剁了吧?所以,小艾建议,在自己掏耳朵的时候,力气一定要掌握好,轻轻地在外耳道转动即可,最好用不掉絮的棉棒,避免使用小铁勺、发卡等尖锐的挖耳工具,以免受伤,一般半月一次即可。

  总结:耳朵不需要经常掏,频繁掏耳朵很容易破坏保护层,如果过于用力,还可能导致破溃感染,引起一些疾病,危害患者健康。而当耳朵出现流脓等异常症状,则要警惕中耳炎等疾病,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