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
“太监”一词,本为古代官名,并无贬义色彩。
太,大也;监,同鉴,视也(《小雅毛传》注),为掌管、主管之意。
合起来,便是大主管,高层管理。
而宦官称太监,发端于隋唐。
在隋唐之前,太监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有的称寺人,与和尚无关;有的称宦者,与生病无关;
有的称公公,与儿媳无关;有的称中贵人,与妃嫔无关;
有的称内侍,人字旁,不是“内痔”;有的称阉人,这个比较粗暴;
还有的称中官、内官、内臣、内监…
从明朝开始,高龄太监也卖起了萌,昵称:伴伴。 -
尽管远在西周还是部落之时,便有宦官(寺人)制度,即由遭受宫刑者侍候贵族的生活起居。
但史上首个留下姓名的宦者,却是春秋时齐国佞臣竖刁。
竖刁,一说竖刀,平素尤擅察言观色,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为表示对老大齐桓公的忠诚,遂取刀入裆,刺啦刺啦刺啦,来了一个自阉。
为啥是这动静?听着头皮发麻。
必须是这声音,春秋处于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交汇期,哪有锋利小刀?
齐桓公见状,竟也疼得直龇牙咧嘴:“刁,今后你就是我最相信的人。没有之一。”
后来,竖刁作乱,活活把病卧在床、最相信他的桓公给饿死了。
直至躺尸两月有余,蛆蝇满室,方才下葬。当然竖刁也没得好,被乱刀砍杀。
估计砍他的刀,也快不到哪儿去。
《左传·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即竖刁)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辛巳夜殡。 -
造假,并非今人专利,古人亦擅此道。
史上第一个假宦官,是嫪毐。
关于嫪毐的江湖传说,可谓生动至极,直惹得古往今来、天下多少英雄豪杰羡慕嫉妒恨——
受吕不韦之托,冒充宦官入宫,降服嬴政之母赵姬,获封长信侯,私生两子,还牛气哄哄自称嬴政“假父”(指继父或义父)。
结果,装大了。遭人告发谋乱,嬴政当即找来五头老牛,慢吞吞车裂了他。
有人说,五马分尸,曰车裂。其实,执行车裂差事的多为老牛,也称“五牛分尸”。
想想看,嬴政恨死了嫪毐,会用马吗?必须得用牛,慢镜头和回放,扯得比较解气过瘾。
《说苑·正谏》: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 -
据考,从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的人,是个铁匠的儿子,姓蔡名伦。
其实,蔡伦一点都不菜。不仅是造纸术的祖师爷,世尊“纸神”,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皇后控”。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18岁的小蔡同学获选入宫,当差掖庭。没多久便傍上窦皇后,设计诬陷宋贵人。逼其饮下鸩毒自杀后,一路升职。
窦皇后死后,又傍上邓太后这个大后台,获封龙亭侯。
一转眼,到了建光元年,安帝亲政。而安帝的亲奶奶,正是遭蔡伦构陷的宋贵人。
结果不消说,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蔡伦情知躲不过,也一杯鸩酒入了喉。
感慨之余,老臣不由犯了闷:
一个宦官,为啥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皇后见了乐开怀?
《后汉书·宦者列传第六十八》: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 -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史上唯一一个被追尊为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自幼入宫打拼。混出名堂后,遂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并收养曹家少年为子。
这个少年,便是曹操的老爹曹嵩。
黄初七年,文帝驾崩;曹叡于洛阳即位,是为魏明帝。此后追尊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吴氏为高皇后。
单从这一点看,这小子还是很有良心的。
《三国志·魏书三》: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
明朝,是个太监井喷的时代。鼎盛时期,紫禁城内达10万之众。
太监们结党营私,抱成一团,斗浙党,斗楚党,斗齐党,斗秦党,斗东林党…逮谁跟谁斗,真真应了坊间那句俚语:“没啥坠着能上天。”
必须承认,大明太监的确牛掰:
成化之前,王振专权;成化年间,汪直专权;武宗当政,刘瑾专权;万岁熹宗上台,“九千九百岁”魏忠贤专权…
“八党”、“八虎”、“五彪”、“十狗”…
不过,逐个问度娘,居然善终者寡。 -
王振,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个专权太监。
王振有些才华,略通诗书。但几次科考,均名落孙山后,遂动了走捷径的念头。
于是乎,半瓶烧酒下肚,小刀一攥,心一横,牙一咬,眼一闭——不对,肯定没闭眼,不然会刀尖锋走偏——咔嚓,绝对比前文的竖刁痛快利索多了。
紧接着,一身轻松,入宫为宦,人生就此开挂,亦用自身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刀子。 -
清乾隆曾口谕过一条特别逗逼的规定,即:
凡担任奏事太监者,必须为秦、赵、高三姓。不是的,马上改。
三姓一连,“秦赵高”,即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的那位。以此自警,以防着了奸佞的道儿。
乾隆三十九年,有个名叫高云从的奏事处太监,因嘴巴没把门的,泄露了官员任职档案。乾隆二话没说,直接下旨一个字:
斩。
乖乖,上下全没了。 -
清宫总管李莲英,官居正二品,堪称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也是第一个叫慈禧为“老佛爷”的人。
牛吧?但其此前因私贩硝磺,坐过牢;刑满释放后,以修鞋为生;后经同乡介绍,方入宫做了太监。
一日,慈禧听闻京城流行一种新发型,也想时尚一把,便让梳头太监给整一个。
整来整去,慈禧皆不满意:这啥玩意,跟鸟窝似的。
李莲英一听,麻溜出宫,一头扎进了前门八大胡同的勾栏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群太监上青楼。”
不过,李莲英不是来玩来发感慨的,而是来学艺学梳头的。
学成归宫,上手一梳,慈禧大悦:“好手艺。赏你个总管当当。”
从摆地摊到修鞋匠,从梳头到总管,李莲英升职记给职场人上了生动一课:
艺多不压身,没事常去胡同里转转。 -
提及中关村,相信很多人都会爆一声“哇”,口气里满满的羡慕与向往。
因为,那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所在:电子科技的圣地,精英白领的天堂,高新技术的核心领域…
而说起它的前身,估计同样会令许多人再“哇”一声:不会吧?
旧时的太监没有子嗣,百年后自然也没人给送终。想想闹不好会弃尸荒野,真是太凄凉太悲催了。
于是,大伙儿扎堆开了个碰头会,摊钱凑银子,组团买下一块地,当做了太监坟场。
因明清时太监又称“中官”,故名“中官屯”。
及至解放后,中科院于此选址,感觉“中官”二字怪怪的,遂改为“中关村”。 -
接下来,是个关于太监的笑话…
转载请标明来源出处:我爱趣道网(quzhishi.com)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