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封建社会里,臣下或晚辈不准直称国君或尊长的名字,说话或书写时若遇到同国君或尊长名字相同的字眼必须回避,这叫避讳。
避讳主要有三种办法。(1)省字。即把要避讳的字省掉,或用某荠来表示。如唐人许景先的曾祖父本名世绪,而《书·许景先传》却写作景先曾祖绪,这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了省字(省去世字)的避讳法。(2)改字。就是把要避讳的字用同义或近义的字来代替。这是古人用得最多的一种避讳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把民风改写成了人风(民与人同义,这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的是改字的避讳法。(3)缺笔。这是唐代才有的,指把要避讳的字减去一两个笔画。《红楼梦》中有一个细节,说林黛玉写字遇到敏字往往少写一二笔(因为她的母亲姓贾名敏),用的正是缺笔的避讳法。
隋唐时,不但要避讳同君主或尊长名字相同的字,而且连音同或音近的字也要避讳(这叫避嫌名)。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李贺,就因为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而终生不能举进士。尽管当时有较高社会地位的韩愈专门写了《讳辩》,多方为李贺辩解,指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丝毫未能改变诗人的命运,李贺只活了27岁便在抑郁中辞世。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