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义”“双关”辨略

见闻吧(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3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对一个字词或句子,在一段话中变换其意义,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的语言手法,修辞学上叫做换义。其情形有二:

  (1)固定义换成临时义。固定义指词汇意义,它固定不变,在词典里可以查到;临时义指语境临时赋予的,词典里查不到。如,小李和妻子去公园游玩。阵风吹来,一粒沙子吹进妻子的眼睛,痛得她直流泪。小张忙送她到医院清洗,折腾了好一会儿才解决问题。小张去结账,身上的三十元钱全用光了,苦笑着对收款人道:真晦气,一粒沙子进了我妻子的眼里,就花了三十块钱。收款人微微一笑:那不算什么,上星期天,我和妻子逛商店,一件皮大衣进了我妻子的眼里,花了我三万块钱。(文中第一个进显然指一个有形的东西进入眼睛,属固定意义;第二个进则指一个东西的影像映入眼里,用的是其临时情境义,两者明显不同。)

  (2)此固定义换成彼固定义。这些义项均能在词典里查到。如,父亲跟老师谈自己的儿子:请您告诉我,我儿子历史学得怎么样?当初我念书的时候,不喜欢这门课。有次我历史竟然不及格。老师答:历史在重演。(父亲所说的历史是指历史学科,而老师所说的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这两个义项在字典里都能查得到,但例中前后两处历史意义却不同,后者是老师的巧借妙用。)

  双关是因语境特殊而对某些事物不能明说、不想明说,或为了把话说得曲折婉转,故意利用汉字同音多义的特点,使词句关连表里明暗双重意思,以暗为主,收到言在此、意在彼效果的一种修辞格。情形有三:

  (1)谐音双关——利用同音词关涉到眼前和心里的两种意思。

  (2)语意双关——利用一词多义来表达眼前和心里的两种意思。

  (3)影射双关——说话人不将语意锋芒直射目标,而是绕个弯子含沙射影地刺向对方。

  譬如,《明史·五行志》裁: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瘪。(黄菜叶明指蔬菜,暗指丞相张士信任用的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三个坏人。其中菜是谐音双关,指蔡彦文,黄叶系语义双关,指黄叶二人;秋风起,干瘪也系语义双关,明说黄菜叶遇秋风干瘪,暗指黄、蔡、叶三坏人在风浪中倒台。)

  再如:她回到家,发现屋里那位不速之客,正和丈夫谈话。她就在喂鸡时,把鸡食盆一摔,骂起来了:‘你这只瘟鸡,天都黑了,不往自家窝里钻,还乱窜啥!’这一骂,确实有效,那女的知趣地走了。(这里她没有直接谩骂,而是采用曲折影射的方式,表面上是骂瘟鸡,实际是影射那位不速之客,故属影射双关。)

  细析上面所讲可知,换义与双关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修辞手法。其区别还是蛮明显的:(1)换义辞格的本体——所用字词或句——必须出现两次,每次的意义不同,各自表义单一,如例中前后两个进字便是如此。双关的本体只出现一次,一词关涉两个事物或现象,一明一暗,两重意义,言在明而意在暗,如例中的瘟鸡就只出现一次,表面上指鸡,实际上是影射那位不速之客。(2)换义手法中少数词句是语境赋予的临时意义,但大多数有固定的意义,在词典中可以查到它的义项。而双关语的意义,明的字面意义是固定的,暗的一重意义则全是语境赋予的临时义,依境而变,极其灵活,如例中秋风起,干瘪便是如此。

  (3)换义手法追求的是语言的变化美,短短一句或几句话内,同一个字词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使人产生不是我不能理解,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的感慨和惊讶。双关则追求的是语言的含蓄美,以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耐人咀嚼。(作者:杨春海,选自《语文报高二版660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