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春季养肝三多三少

见闻吧(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如果阳气不足或阳气太过,都会导致肝气不顺,出现中暑、肚子疼、着凉,以及烦躁、易怒、眩晕、眼屎多等症状。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春季养肝,是指在立春到立夏这个时间段,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域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养生。

  就像朱自清的散文《春》中写的“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一种舒缓的、柔软的,不可抗拒的,柔中带刚的感觉。

  中医理论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季相应,通于春气。类比春天树木生长伸展和生机勃发的特性,肝同样具有条达疏畅、升发生长的特性。

  肝气疏通、畅达则全身机气条达,进而推动人体全身血液、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脏器,促进消化系统正常工作、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调节人的情志等。

  因此,春季是保持肝气升举、调畅体内气机的最佳时节。春季养肝就是养阳气,而小孩本就阳气旺盛,因此除小孩外,青年男女以及中老年朋友都需要适宜地养肝。

  春季人的肝气本应旺盛,但若肝气不顺,容易招来多种病。比如春天不捂或还在使用厚腻滋补等食物,就可能导致阳气升发不足,肝养不好。这是因为肝属木,木不能生火,阳气不能到达人的肌表,各种邪气容易趁虚而入,会导致整个人热不起来,不能适应夏天的环境,出现中暑、肚子疼、着凉、手脚冰凉等情况。

  肝气若不顺,与春天的生化之气不相合,还会导致肝气升发太快、太过,进而肝气上逆、气郁化火、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出现烦躁、易怒、眩晕、面赤、眼屎多、眼睛充血,甚至中风、昏厥等症状,这也是诸多肝脏疾病容易在春天加重和复发的原因。

  春季到底该怎么养肝呢?有的人建议多吃点酸味食物,这是一种误区。春季酸味食物吃得过多,反而会把肝气养得过旺。正确的做法是少酸多甘,补脾培土。

  拿树木做比,土肥则木长,只要把土养肥了,树木就会长得旺。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千金食治》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甘味的饮食,补益人体脾胃之气。

  不过,酸味食物不是指味道酸的,而是性味属酸的食物,比如石榴、五味子等。甘味食物也不是指味道是甜的,而是性味属甘的食物,比如山药、薏仁、谷物、蔬菜、水果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是指气,阴是指血。其中气主要来源于温和的补养之品,比如谷物、瓜果、蔬菜等。血主要来源于酒、肉等肥甘厚腻的食物。

  有人说,多补气可以多吃点人参。《内经》曾书:“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壮火食气”除多见于嗜美食厚味、醇酒辛辣之人,人参吃多了,气补得过了,也会化火食气。而春季女性美容不需要补血,只需注重补气,脸色就会容光焕发,也是这样的道理。

  需提醒的是,在春季若出现头晕、烦躁、眼屎多、眼睛充血等肝火旺盛等症状,可适当清火,比如清肝降火茶。具体方子:夏枯草5克,白菊花5克,薄荷3克,熬水代茶饮。

  春季调养肝脏不仅在饮食、生活上有所注意,同时也要保持开朗的情绪。春季肝火旺盛,人易发火,此时可能就是路怒症、更年期女性等情绪暴发的高发期。怒伤肝,肝郁会化火。

  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使肝气郁结,导致气郁化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火”,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扬的症状。

  调节情绪其实也有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除了注重自我心理调适外,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的效果就不错。比如晨起小负荷有氧运动约半小时,或多增加春游、踏青、赏花等运动,观赏自然界的绿色植物,吐故纳新,强身健体,也是利于保持良好情绪、颐养肝脏的好方法。

  此外,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几点:清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为了与大自然的规律相适应,人们应该适当早起,这样一天的精气神才会好。

  不穿紧身的塑身衣,穿宽松的休闲衣;女性春季换个发型,剪短长发或把头发披散起来;男性勤刮胡子、短发等,有利于怡情养肝。 ▲

  声明:39健康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见闻吧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4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