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多年来,野生动物研究者猜测,狼嚎可能是与失散的同伴取得联络的方式,因为捕猎过程中很容易走丢。但是,圈养狼的观察者发现,狼嚎的模式和狼群的大小以及头狼是否在场都有关系,也许狼嚎并不是简单的自动应答。
弗雷德里克·兰杰(Friederike Range)是维也纳兽医大学的认知行为学家,她和同事自2008年以来已经在恩斯特布伦狼科学所亲手养大了9只狼。研究所的狼并不捕猎,但在很多不同场合下也会嚎叫。“在小狼6个星期大的时候,我们带它们出去散步,每当我们带出去一只,剩下的立刻开始叫,”她说,“所以我们就想知道为什么它们会嚎叫。”
圈养的狼不像野狼那样有天然的家庭,所以它们组成了等级制的狼群,每只狼都有“偏爱配偶”——在一起玩、相互理毛、睡觉时也相距很近。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研究者把每只狼带出去散步,一共3次,每次45分钟。每一次散步是随机挑选的,狼无法预测下一次是哪只要出去。在几乎每一次实验中,一只狼离开不到20分钟之后,狼群就开始嚎叫。但是出去散步的那只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回应。在记录了每只狼具体的喊叫声后,研究者发现当头狼离开时狼叫得最多,而当某只狼的配偶离开时,它叫得也更多。兰杰认为狼嚎并不是简单地随着其他狼起哄,而是反映了狼之间的社会关系。
会不会是焦虑感触发了嚎叫?研究者收集了狼的唾液,测量了皮质激素的浓度,发现焦虑应激并不总是和嚎叫相连。当头狼离开时,皮质激素浓度快速上升,但是配偶离开时却并非如此。虽然它们会持续嚎叫,但显然没有应激——换言之,很多时候狼嚎并不是像巴甫洛夫的狗那样的条件反射,而是主动的、受社交因素影响的行为。“嚎叫是有计划的,不是无脑的冲动”,兰杰说,“它们在试图联系上对它们而言重要的狼,让狼群重新聚到一起。”
明尼苏达大学的狼生物学家戴夫·梅克(Dave Mech)说,“这篇论文提供了第一份实验证据……表明狼嚎的主要原因确实是猎杀后聚拢狼群”。这个观点就是他在1966年提出来的,当时他追踪了15只狼的猎杀行动,猎杀结束时狼群已经很分散,但嚎叫过后又聚集起来了。
不过,滑铁卢大学研究野狼种群的约翰·塞伯格(John Theberge)指出,从圈养动物外推到野生动物是危险的。野狼可以不出声地追踪别的狼留下的气味轨迹,所以野外的嚎叫可以承担不同的职责。他还指出,可能有别的和应激无关的激素影响嚎叫。狼为何嚎叫,还有很多可探寻之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